你的“痣”到底有没有风险?能不能点?快自查!

67
发表时间:2025-07-03 08:56

“杨医生,您快帮我看看!我这颗痣是不是要癌变了?”龙女士指着眉间那颗伴随她多年的痣,语气里满是焦虑。“自从生完孩子,这颗痣好像变大了点,加上我总忍不住去抠它…最近在刷到好多‘痣变癌’的视频,越看越害怕,觉都睡不好…”

没多久,诊室里另一位女士——张女士,也带着满脸的愁容坐了下来。“杨医生,您看我脸上这些痣,”她指着面颊和鼻梁上的褐色小点,“年轻时候没觉得,现在感觉痣越来越多,也越来越明显。” 她犹豫了一下,略显尴尬地指着颧骨上一处小小的凹陷疤痕,“我之前在网上看广告买了种‘神奇祛痣膏’,结果,痣是掉了,可这疤比原来的痣还难看!”


这一幕幕,近两年来在我院皮肤科门诊频繁上演。一颗小小的痣,因为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的“癌变”案例,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,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“祛痣热”。面对如龙女士和张女士这样的患者,专业医生想说的是:恐慌大可不必,科学认知和理性行动才是关键。




龙女士术前术后照片

图片
图片


识别风险:什么样的痣需要警惕?

图片

并非所有的痣都会癌变,但医生提醒,以下特征的痣需要格外关注,建议尽早就医评估:

1.大小变化:直径大于6毫米的痣,癌变风险相对增加。

2.特殊部位:位于经常摩擦部位的痣,如足底、手掌、腰带区、颈部(衣领摩擦处)、女性内衣肩带部位等,长期刺激可能增加风险。

3.颜色不均:痣的颜色不均匀,出现黑色、棕色、白色、红色甚至蓝色等多种颜色混杂。

4.边界不规则:痣的边界模糊不清、呈锯齿状或不规则,或者出现“卫星灶”(周围出现小的色素斑点)。

5.形状不对称:痣的形状不对称,无法被一条中线分成相似的两半。


如果您发现身上的痣出现以上任何一项变化,如突然增大、颜色加深/变杂、瘙痒、疼痛、破溃出血等,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。医生会通过专业的皮肤镜或皮肤CT检查进行初步筛查,这些无创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恶性黑色素瘤、基底细胞癌、鳞状细胞癌等皮肤恶性肿瘤。




图片




图片

张女士术前术后

祛痣选择:手术切除or激光治疗?

图片

祛除痣的方法并非“一刀切”,需要根据痣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判断:

手术切除:

适用情况:直径较大(尤其>5mm)、位置较深、怀疑有恶变风险或已确诊为恶性、位于摩擦部位、医生评估后认为不适合激光的痣。

优势:能将痣组织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,明确诊断,是彻底去除可疑痣的首选方法。

留疤风险:

手术是否会留疤受多种因素影响:

痣本身:面积小、位置表浅的痣,损伤小,术后护理得当,疤痕通常不明显。面积大、位置深的痣,需切除更多组织,留疤可能性增加。

个人体质:疤痕体质者术后易形成明显疤痕(如增生性疤痕或瘢痕疙瘩)。

术后护理:保持伤口清洁干燥、避免感染至关重要。一旦感染,会显著增加留疤风险。


激光治疗:

适用情况:直径较小(通常<5mm)、位置表浅、医生评估为良性的痣,如较小的交界痣、皮内痣或雀斑样痣。

优势:操作相对快捷,创伤较小。

留疤风险:

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:

治疗因素:激光能量、深度设置精准、操作规范,损伤小则不易留疤;能量过高、过深伤及真皮层则易留疤。

痣的情况:表浅的痣(如雀斑样痣)风险低;面积大、位置深的痣风险高。

个人体质:疤痕体质者风险显著高于常人。


重要提醒:切勿自行购买不明“祛痣膏”或在非医疗机构处理!这些操作往往无法控制深度,极易造成感染、留疤(凹陷性疤痕或增生性疤痕),甚至延误对潜在恶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。

图片

术后护理:促进愈合,减少留疤

图片

无论选择手术还是激光祛痣,术后护理都直接影响恢复效果:

1.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:术后初期(通常为前3天),应避免让伤口接触水分,以防止感染。如需清洁,可使用温水轻轻擦拭,但切勿用力搓洗。

2. 避免沾水:术后伤口应避免直接暴露于水源,包括汗水和雨水。这是因为水分可能导致感染,并影响伤口的愈合。

3. 结痂处理:祛痣后伤口可能会结痂,这些痂皮应让其自然脱落,避免用手抠抓,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和留下疤痕。

4. 防晒和饮食:痂皮脱落后,皮肤较为敏感,应避免直接日晒。建议使用防晒霜或物理防晒措施,如穿防晒衣、戴遮阳帽。此外,饮食应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多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,有助于伤口愈合。

5. 药物治疗:如伤口出现红肿、疼痛或有脓液渗出等感染迹象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。同时,可以使用一些促进愈合的药膏,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或肝素钠尿囊素软膏等。

6. 避免使用化妆品:在伤口完全愈合之前,尽量避免使用化妆品或护肤品,尤其是切口区域。

7. 定期复诊:监测伤口愈合情况,如有异常(如红肿、疼痛加剧等),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。


温馨提示

面对“祛痣热”,保持理性是关键。了解科学知识,识别风险信号,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,并做好术后护理,才能真正守护皮肤健康,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风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扫一扫 关注“松桃县人民医院”官方 微信号 了解更多健康资讯
医院电话:0856-2831111